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回顧葡萄酒的歷史

回顧葡萄酒產業的歷史發展軌跡,此類問題卻似乎始終都在不斷重演,假酒事件也一直都在與全球葡萄酒貿易如影隨形。而不久前所發生的一起同類事件便​​是與一位德國葡萄酒愛好者兼收藏家哈迪•羅頓斯托克(Hardy Rodenstock)有關。當時這位收藏家要求紐約市聯邦法院解除關於指控他欺騙行為的葡萄酒訴訟案,這個所謂的欺騙行為訴訟其實是指他此前從各大拍賣會上所購買的波爾多葡萄酒全部為假貨!
的確,人們之所以會選擇在拍賣會上購買知名酒品,自然是出於對這些機構的聲譽和形象深信不疑,發生這樣的負面事件,當事人的心里肯定也會無法接受。另一位葡萄酒​​收藏家、美國億萬富翁威廉•科赫(William Koch)也是由於自己斥巨資買入的名酒佳釀全部為假貨,從而一怒之下將拍賣行告上了法庭。在起訴訴狀中,科赫對近期美國兩大拍賣行在香港地區舉辦的葡萄酒拍賣活動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它們分別為Acker Merall & Condit名酒拍賣行和Zachys葡萄酒拍賣行。此外科赫還對芝加哥葡萄酒業公司提起了個人訴訟,同時他也將會於今年正式對該酒的原有主人羅頓斯托克提起更多的訴狀請求。
雖然目前由於司法機關的介入,一些不法分子有所收斂,不過即便如此,近來朗格多克酒區卻又爆發了另一場影響力同樣不凡的負面事件。位於朗格多克酒區的Mont Tauch酒莊在此前一直都是當地質量過硬的著名酒商,自2007年以來始終都專門生產口感極佳的菲圖(Fitou)優質葡萄酒。不過就在去年,不少產自Mont Tauch酒莊的菲圖Reserve Des Tamaris酒品開始以一個極低的價格出現在中國葡萄酒市場上。直到這時,Mont Tauch酒莊才意識到事情不妙,緊急著手開始相關調查。
在對這些葡萄酒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和分析之後,Mont Tauch酒莊發現這其實都是些極其劣質的假冒葡萄酒,有可能統統來自於南美。儘管在質量上比地道的菲圖要差很多,但瓶子上的標籤卻偽造得非常逼真。不過該酒莊卻無法查明究竟有多少瓶此類假酒已經流入或正在流入中國市場,但據非官方統計,這個數量就已經達到了40萬瓶!
現如今,葡萄酒在中國內地的冒牌形式可謂是五花八門:從簡單拙劣的品牌設計和故意為之的山寨型產品商標,一直到精心研製的誤導性標籤和真偽難辨的高級酒品整體複製,讓人防不勝防、無從下手。而有時這種欺詐行為又會變得十分微妙狡詐,令人無所適從,就如同上文所提到的威廉•科赫先生所遭遇到的一樣。通常來講,如果你肯花費高價錢,那麼到手的葡萄酒品便很可能會是產自地道法國酒莊的合格酒品;不過在酒品的質量上卻往往會屬於一些與自身價格嚴重不符的劣質葡萄酒。就比如在2002年,一批1991年份的拉菲堡Rothschild通過瞞天過海的包裝之後,搖身一變成為了身價更高、品質更優的所謂“1982年份古老名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