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各大酒莊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阿爾薩斯葡萄酒之所以會受到如此之高的廣泛讚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其對於酒品質量的嚴苛掌控。緊接著,這些多以白葡萄酒為主的酒品便會被放在釀酒木桶內經歷兩三年之久的發酵過程,以及曠日持久的淨化及沉澱過程。此外,阿爾薩斯地區的眾多酒莊也都是始建於中世紀前後,當時的主人也多為一些資產雄厚的葡萄酒商和土地擁有者。現如今,要想體驗地地道道的法國釀酒城鎮和釀酒村莊,風景如畫的阿爾薩斯地區絕對是個不二之選。而發生在1618年至1648年間的三十年戰爭,以及緊隨其後的大饑荒和傳染病,卻讓90%的阿爾薩斯居民死於非命。 1610年時,阿爾薩斯Riquewihr小鎮共生活著2245名居民。到了1636年,這一數字已經降至區區74人! 1639年,阿爾薩斯的大部分領地都被劃歸在了法國境內,諷刺的是,這也為當地曾一度繁榮昌盛的葡萄酒貿易帶來了致命一擊。此後,萊茵河便失去了其作為一條高效商業運輸動脈的作用,而是成為了德法兩國之間的一條冰冷分界線,曾經的葡萄酒貿易之鄉轉眼間便風光不再。
與此同時,阿爾薩斯葡萄酒竟然也被法國政府視為是一種“外來酒品”,並對其進行了嚴重的政策制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所謂的“國內紅酒市場”。更糟的是,產自阿爾薩斯地區的葡萄酒產品在質量上也出現了嚴重下滑——大多葡萄酒莊的經營者紛紛淪為了戰爭的犧牲品,來自瑞士及歐洲其它地區的商人儘管接管了這些古老酒莊,但由於這些人缺乏足夠的釀酒專業知識,因此即便是他們最終成功釀出了阿爾薩斯葡萄酒,但在味道與口感上卻顯然與名副其實的“Elsasser”大相徑庭。十九世紀末,阿爾薩斯再度淪為德國領土,並漸漸成為了廉價勾兌葡萄酒產品的主產地。更為雪上加霜的是,該地區在隨後還遭遇到了粉黴病和葡萄根瘤蚜等植物傳染病的嚴重打擊,一時間各大酒莊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當法國於一戰結束後重新奪回這片領土後,阿爾薩斯地區的葡萄酒產業幾乎已經徹底停擺。儘管當地葡萄酒產業在二三十年代略有起色,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打響,德國軍隊開始再度入侵阿爾薩斯,同時也為剛剛崛起的當地葡萄酒貿易當頭來了一棒。 1945年,當法國三色旗再度飄揚於阿爾薩斯地區的上空時,當地人也選擇了一切從頭再來,試圖再次振興阿爾薩斯古老而又悠久的葡萄種植及釀酒技術。人們紛紛在高貴古老的葡萄園中開田墾地,阿爾薩斯的葡萄酒貿易也開始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